校准铂钴色度测定仪对于确保其测量准确性至关重要,通常可通过准备标准溶液、仪器预热、波长校准等步骤来实现。以下是校准铂钴色度测定仪的具体方法:
准备工作
-标准溶液的配制:根据所需的色度范围,按照标准方法精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铂钴标准溶液。例如,可购买或自行配制500 Hazen单位的铂钴标准原液,然后用蒸馏水将其稀释成5、10、15、20、30、50、100 Hazen等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,用于绘制校准曲线。
-仪器预热:接通
铂钴色度测定仪的电源,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预热一段时间,通常为30分钟左右,使仪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。
校准步骤
1.波长校准:使用仪器自带的波长校准功能或标准波长校准片,对仪器的波长准确性进行校准。确保仪器在测定铂钴色度时所使用的波长(通常为430nm、455nm、480nm或510nm等)准确无误,以获得准确的吸光度测量值。
2.零点校准:将装有蒸馏水的比色皿放入仪器的样品池中,作为空白样品。选择仪器的零点校准功能,让仪器自动扣除空白样品的吸光度,以消除仪器本身的零点漂移和背景干扰。
3.校准曲线绘制:依次将不同浓度的铂钴标准溶液放入比色皿中,放入样品池中,测量其吸光度。每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应至少测量3次,取平均值作为该浓度下的吸光度值。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,吸光度为纵坐标,在坐标纸上或使用绘图软件绘制校准曲线。校准曲线应是一条直线,其相关系数应达到仪器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,通常应大于0.999。
4.样品测定与验证:取一个或多个已知浓度的铂钴标准溶液作为验证样品,按照上述步骤测量其吸光度,并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出其浓度。将计算得到的浓度与已知浓度进行比较,误差应在仪器允许的范围内,一般为±5%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,应重新检查校准过程或对仪器进行维护和调整。
5.记录与报告:将校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,包括标准溶液的浓度、吸光度测量值、校准曲线的参数、验证样品的测定结果等,详细记录在校准报告中。校准报告应包括仪器的型号、编号、校准日期、校准人员等信息,以便日后查阅和追溯。
在日常使用中,应定期对铂钴色度测定仪进行校准,一般建议每周或每月校准一次,以确保仪器的测量准确性。此外,如仪器经过维修、更换部件或长时间未使用后重新启用,也应进行校准。